目前分類:心理諮詢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放鬆的方法

【放鬆的方法】 一、說出壓力:感覺千頭萬緒,不知所措時,找一位知心好友,或專業輔導員,或有經驗的長輩,說出內心的恐懼和問題。有時候,所面臨的問題並不嚴重,只是在心慌意亂時無法冷靜思考,如果能夠經過傾吐、發洩,或聽聽別人的意見,而釐清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解決方法。即可豁然開朗。 二、寫出壓力:當面對複雜卻又無法逃避的問題時,不妨寫出來,然後再寫出可能的解決方法,無論是否能達成日標,但此種渲洩方式也可減輕內心的壓力。 三、呼出壓力:感覺壓力很重時,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深呼吸,也就是深深的吸一口氣,閉氣二、三秒,再微微張開嘴巴,緩緩吐氣,如此反覆做幾次,可使血液循環恢復正常,心跳減速,心情自然較為平靜。 四、跑出壓力:可在戶外找個清靜地方,慢跑或步行二、三十分鐘,使全身肌肉鬆弛,緊張壓力隨之而解。 五、打出壓力:如果壓力是來自權威的力量而又無法當面發洩時,可找一個沙袋或布偶等痛打一陣,可適當舒解內心壓力。 文章轉自網路

【放鬆的方法】

一、說出壓力:感覺千頭萬緒,不知所措時,找一位知心好友,或專業輔導員,或有經驗的長輩,說出內心的恐懼和問題。有時候,所面臨的問題並不嚴重,只是在 心慌意亂時無法冷靜思考,如果能夠經過傾吐、發洩,或聽聽別人的意見,而釐清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解決方法。即可豁然開朗。

二、寫出壓力:當面對複雜卻又無法逃避的問題時,不妨寫出來,然後再寫出可能的解決方法,無論是否能達成日標,但此種渲洩方式也可減輕內心的壓力。

三、呼出壓力:感覺壓力很重時,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深呼吸,也就是深深的吸一口氣,閉氣二、三秒,再微微張開嘴巴,緩緩吐氣,如此反覆做幾次,可使血液循環恢復正常,心跳減速,心情自然較為平靜。

四、跑出壓力:可在戶外找個清靜地方,慢跑或步行二、三十分鐘,使全身肌肉鬆弛,緊張壓力隨之而解。

五、打出壓力:如果壓力是來自權威的力量而又無法當面發洩時,可找一個沙袋或布偶等痛打一陣,可適當舒解內心壓力。

文章轉自網路

文章標籤

南屯大興里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乾桂(兒童心理諮詢專家)

  
孩子是什麼?
  
是頑皮的、無理的、搗蛋的、愛哭的、胡鬧的動物──我在醫院的臨床諮詢中,常常聽見父母用這樣的口吻說他們的孩子。那一刻,孩子彷彿成了只會「作怪」的鬼靈精。

  
孩子是什麼?
  
我說是人!
  
你我必須花時間才能明白他們的內心悸動與身心發展。沒有任何人可以一眼窺知孩子的人生脈絡。
  
因為是人,所以必須有喜、怒、哀、樂;因為是人,哭、鬧、病、痛在所難免;因為是人,所以會隨時間的變動而有所更迭。

  
嬰兒時期的孩子以摸、咬、啃、打,學習人生,以哭哭叫叫與父母溝通。這時的哭,意謂著痛、病、尿、餓等多樣意義。
  
哭,成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溝通祕法。
  
這個時候的親子溝通,適合以「心」服人。
  
三歲以後,孩子才慢慢進入「認知」時期,才開始懂得「想」與「思考」。

  這個時候應該用以「德」服人的方式來溝通。
  
七歲以後是一個改變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孩子逐漸明白,人的世界是個有溝才通的世界。他會從日常生活中,找著了解父母「內心城池」的方法,也期望父母能真正明白他的心。
  
《溝通的方法》一書,我看見這個部分。它是一本孩子的書,也是一本父母的書。孩子透過它知道,人與人之間可以經由很多方式來傳達訊息;父母透過它,可以再一次了解、窺知孩子的心理世界。
  
  
除了書中所提及的方法之外,父母還可以學習以下的溝通祕法。

 
聆聽:中國人是一個非常不懂得「聽」的民族,所以老一輩的父母親經常會說:「囝仔人,有耳無嘴」,意謂著孩子不必多說。孩子不多說,父母自然不必多聽。有趣的是,一個不聽他人說話的人。如何能明白他人心中的所思所想呢?
  
聽,其實是人類的第三隻眼睛,像古代「報馬子」一樣,專司刺探心靈底事。
  
一個不懂得聽的父母,孩子會把他視為不同國度的老傢伙。以後,開心的時候,不會與你分享;悲傷的時候,不會找你分憂;挫折的時候,不會依你停泊;戀愛的時候,也不會與你商量。
 
設身處地:那是一種站在別人立場思考的技術,西方的心理學家叫它「同理心」。
  
溝通最重要的重點自然是,讓他人知道,你明白他的委屈與難處。
  
有時候,一句「你怎麼了」,或者「你好像生氣了」,或者「一定有人惹了你」,就能讓孩子的心情「雨過天青」,這時候的他們會突然發現,你是全宇宙最貼心的人。
 
鼓勵:如果有一天,你花了一千二百元剪了一個自以為滿意的髮型,但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朋友,卻稱它為「雞窩頭」,你會做何感想?
  
同樣的,如果你也常以這樣的方式與孩子們溝通,你想,他們會做何感想?
  
將心比心,你不難明白的。
  
鼓勵有時像是「荒漠甘泉」,往往可以輕而易舉的開啟溝通的橋樑。
  
別忘了,人都喜歡說好話的人。
  
喝一點蜜說話,比口塗砒霜說話要好得多了。
 
表達愛與關懷:古時候那種「你應該知道」的想法,早就該拋棄了。沒有一個人可以「你不說,他也會知道」,除非他有探心術,或者「特異功能」。所有的感覺,都必須經由你的「口」傳達給對方。
 
●最後,請你「偷取」孩子的流行訊息。
  
現在流行什麼?這你必須牢記在心的一句話。以前流行忍者龜的時候,你該多和他說說「烏龜」的事;流行龍貓的時候,何妨多說幾句「龍貓之語」;現在流行「恐龍」,你對「恐先生」又了解多少呢?
  
孩子喜歡和了解他們偶像的人說話。你是嗎?

文章標籤

南屯大興里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疲勞不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對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長期的心理疲勞,使人情緒低落、 心境抑鬱、百無聊賴、精疲力竭,進而引起心因性疾病。這些疾病包括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潰瘍、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 等。如何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勞呢?

第一、要注意勞逸結合。工作要合理安排時間和輕重緩急,生活要有規律,重視積極性休息,適時參加一些體育 鍛煉,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肌體的活力、精力和人體在應付複雜枯燥工作時的適應能力。從而避免因從事的活動過於單一而產生單調、消極的心 境。同時,每天盡可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這對消除心理疲勞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要培養對所從事的工作的興趣。興趣的產生與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相聯繫,對從事感興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對從事沒興趣的工作易於疲勞。在工作中,如果發現自己對本職工作和一些科目不感興趣,也不必緊張、憂慮而形成思想負擔。應想辦法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

第三、要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要求。凡事要講究一個適度,不能對自己要求過高,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不要硬拼蠻幹,對自己力不能及的,就應放鬆壓力,給自己鬆鬆綁,隨便一些。

第四,要有明確目的。無論從事什麼活動,一定要確立行動的目標,這樣才能不斷激勵自己,以取得預期的成功。

第五,要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環境。應與人為善,和親友、同事等處好關係。經驗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樂的氣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開朗的性格、健康的心身,才不易產生疲勞,即使感到心理疲勞也容易很快消除。

第六,要磨練意志。意志堅強的人不僅在生理疲勞時能繼續頑強地生存下去,而且在心理疲勞時也能克服惰性,勝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達到確立的行動目標。因此,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  

上面介紹的是如何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勞,在此我們講了六點預防措施,大家一定要努力營造快樂的心情,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需要我們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只有這樣工作、學習才會更有效率。

文章標籤

南屯大興里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1060872 (800x600).jpg  

  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其實爸爸也很重要,是媽媽不能替代的。研究者發現有父親參與教養的兒童,他們的閱讀和數學成績比那些沒有父親在身邊撫養的兒童更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隨手翻開一本《發展心理學》教材,或是關於兒童教育的文章,你會瞭解媽媽是多麼的重要。無論是科學界還是文藝界,大家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那爸爸呢?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賴安(Ryan)用貝氏嬰兒成長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研究得出,在2歲時,兒童得到父母的參與和支援越多,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會發展得更好。

當然,媽媽在我們的童年中扮演的角色固然重要,我們第一次叫人,發出的音是“mama”,我們在嬰兒期很多事都離不開媽媽;但是,爸爸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有很多事是媽媽辦不到的。

爸爸特有的作用

美 國西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蒂奇曼傑(Teachman Jay)在研究中發現,有父親參與教養的兒童,他們的閱讀和數學成績比那些沒有父親在身邊撫養的兒童更好。在另外一個研究中,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心理學家娜 塔莎J卡佈雷拉(Natasha J. Cabrera)發現,父親是否參與兒童的教養影響著2-3歲兒童的智力測驗分數。在對國內兒童的研究中,還發現父親的教養影響著12歲兒童的學業成績。

與 雙親家庭相比,在沒有父親的單親家庭中,兒童通常存在更多內在的問題,例如:容易悲傷、社會退縮、焦慮等;同樣,也會有更多外在的行為的問題,例如:沒有 父親撫養的孩子,他們的攻擊性可能更強、更加衝動、或者更可能有多動症。比起雙親家庭的兒童,這些兒童更可能會做出反社會的行為;而親生父親不在身邊撫養 這一點,是很難彌補的,即使社會經濟地位很好,或者成長過程中有繼父的參與,還是很難彌補這一點。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有父親參與撫養兒童的家庭往往也是那些社會經濟地位相對更高的家庭。

從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的比較來看爸爸有多重要

探 討母親在家庭教養中的重要性的研究有很多,但關於父親的教養很少;即使有,也都是在父親參與孩子成長過程的情況下研究的。於是,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的愛琳 鮑格內特(Erin Pougnet)等人進行了一項縱向研究,也就是說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內對同一個或同一批參與者進行重複的研究。研究者在2000年初對138名6-10 歲的兒童和他們的家庭進行了一些研究;在3至5年後,又對這其中的96名兒童和他們家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鮑格內特等人在2000年的研究中,共有138個家庭參與,其中34個是單親家庭(占24.6%),在剩下的雙親家庭中有3個是父親與母親分開居住。在之後的研究中,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的比例略有不同,但沒有顯著差異。

在 研究中,鮑格內特等人對家庭的基本情況與父親是否參與孩子成長;父母間的衝突;家庭環境;兒童認知功能的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測量。在排除家庭環境等因素後, 他們發現父母的文化水準與兒童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中的操作測驗分數有密切的聯繫(圖1)。在父母文化水準較低的條件下,父親在兒童成長中的積極參與更 為重要。

圖1:縱坐標是兒童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中操作測驗部分的分數。橫坐標分別是父親參與兒童成長和父親不參與兒童成長這2種情況。圖中,白色代表父母是低文化水準,黑色代表父母是高文化水準。

在 兒童行為上的問題的調查,研究者發現,父親是否積極參與兒童的成長,對男孩的行為表現問題影響不大;但是,對女孩來說,影響則非常明顯。與沒有父親的單親 家庭相比,成長中有父親參與的女孩在內在的問題明顯少於沒有父親參與的女孩(圖2)。換句話說,如果父親沒有參與,女孩更有可能會容易悲傷、焦慮,更可能 會有社會退縮。



圖2:縱坐標是教師呈報表(TRF)中,老師對兒童內在的問題容易(例如:悲傷、社會退縮、焦慮等)。橫坐標分別是父親參與兒童成長和父親不參與兒童成長這2種情況。圖中,白色代表男孩,黑色代表女孩。



因 此,爸爸的作用不容小視。爸爸的作用是媽媽無法代替的,爸爸的陪伴和撫養對我們的智力發展以及今後在社會上的行為表現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所以,大家要 更加愛自己的爸爸,尤其是女孩們,感謝爸爸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陪伴著我們。在下一個父親節,爸爸下一個生日,送上最真摯的感謝吧!

文章標籤

南屯大興里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多元智慧的培養
 
  心理學教授霍華德.戈登在其93年著作Frames of Mind中,對智慧詮釋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製造物品的能力(應用技能)。他將智慧分為八個不同標準:語言智慧(語言及寫作)、數學智慧(邏輯及推理)、 音樂智慧(音樂及節奏)、自然智慧(大自然及生態環境)、空間智慧(方向、繪畫及設計)、體能智慧(運動和知覺)、人際關係智慧(社交及公關),以及自知 智慧(自知及省悟)。
霍華德。戈登將上述各項統稱為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這些智慧以潛能的形態存在,有其個別差異,呈多元性及發展性的。在成長過程中,如有適當的學習環境,各人的多元智慧將會得到高度的發展。

  兒童的心智由內在心智成熟和外在環境刺激的不斷相互作用下發展,無數次學習的經驗成為繼續前進的基礎。大腦是智力活動的主要器官,兒童在發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營養和後天條件反射的培養,才能有良好的智力開發,才能發展潛能,即所謂多元智慧的發展。

  兒童期是腦部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智慧發展的黃金時期。綜合各學者的理論和解釋,顯示及早發現幼兒的潛能並加以培養,對他們將來的成就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家庭環境與幼兒多元智慧的培養

一、幼兒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是發展和培養多元智慧的心理基礎
  幼兒需要父母愛心、關心和同情心,在待哺期尤其需要母親的愛和照顧。在溫馨、安寧的家中成長的孩童,其安全感及自信心將有助多元智慧的發展。

二、父母是幼兒多元智慧最先的發現者
   所謂“知子莫若父”,孩子的潛能和個性很容易從生活中表露無遺,只要多留意、觀察和關心,父母將會是幼兒多元智慧最先的發現者。我們很多家長在孩子幼年 時代,不太習慣給予孩子自由,愛子心切到一個接近謬誤的程度,就是捨不得讓孩子碰釘子,怕孩子吃虧,怕孩子嘗試到失敗的滋味。事實上那種硬性的刻板教育, 除了教條,很難真正觀察和發現孩子的潛質和能力,在一條被規定的道路上行走,如何知道他甚至可以登山和游泳?期望太高或過於保護的反面,要麼就是漠不關 心,以致孩子的智慧被埋沒了。父母應把握機會,多接觸年幼的子女,及早發現其多元智慧,按其潛質適當地加以培養。

三、家庭是培養多元智慧的基地
  小孩子生來有種基本的能力:感覺、動作和想像力。初生嬰兒如聾似啞,怎樣變得掌握知識和技能?除了遺傳外,後天的學習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愛迪生說一個人的成功,天才只占1%,努力占99%。對幼兒來說,所謂努力就是父母給予的學習環境。

  幼兒的本能: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觸覺的靈敏度是從刺激反應和聯想的訓練得來的,刺激反應的機會愈多,靈敏度愈大。聽覺的靈敏度最直接影響語言和音樂智慧的發展,而視覺的靈敏度將影響空間、自然及數學智慧的發展。

   父母應盡可能多給予嬰兒刺激感官的機會,增加其靈敏度,這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例如父母可給予幼兒擁抱和愛撫,和他們嬉戲、接觸和談笑,讓他們聆聽稍長的 音樂、兒歌朗誦或歌謠,跟他們講故事,又或進行戶外活動,以及讓他們接觸大自然等。這些血循環境無形中奠定了幼兒日後多元智慧發展的基礎。

學校環境對幼兒多元智慧的培養

一、幼兒老師應明白幼兒心理及其身心發展
   為生計打拼的父母日夜奔波,無暇照顧兒女,幼稚園往往變成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場所。幼兒智慧發展的培養落在幼師身上,他們承擔了啟蒙和基礎教育的責任。作 為幼師的先決條件是要明白幼兒心理及其身心發展,耐心觀察幼兒的行為,發現幼兒潛在的多元智慧,並提供適當相應的遊戲活動,讓孩子在均衡發展中凸顯出其他 潛質。

二、借助遊戲發現和培養幼兒的多元智慧
  幼兒喜愛遊戲,遊戲使孩子心情愉快、放鬆,令他們容易流露真情,突顯個性。綜合 課程活動可給予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而我們的教育從開始起步階段,就喜歡用灌輸填鴨式教育,也許舊時歷史上的私塾教育例子影響啟蒙教育過於根深蒂固,科學 發展至今,一個再也不單憑國策和文學來進步的時代,一個越創新越超越的時代,任何禁錮的束縛的教育方式,都該質疑和摒棄,讓他們從嘗試創新中發揮及培養多 元智慧。
  多元化、不同興趣角落的課堂佈置,如圖書角、積木角、美術角、自然角、音樂角、木工角等,可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其興趣進入小角落活 動。有經驗的幼師很容易從幼兒進入興趣角玩耍的頻率發現幼兒潛伏的多元智慧,甚至其內心的意欲及情緒表現等。幼師如能及時加以鼓厲和讚賞,將有助其多元智 慧的發展。

三、拓展幼兒的視野
  幼兒生活圈子因為其活動範圍而受限狹窄,家長和幼師除了提供多樣化的教材外,應盡可能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以大自然為題材的活動教育或參觀活動,如參觀圖書館、博物館、消防隊、郵局、科技館、太空空間等,刺激幼兒的思維,擴展其視野,這將有助幼兒多元智慧的發展。

四、讀、寫、算的準備
  讀、寫、算是研究學問的工具,也是培養幼兒多元智慧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讀、寫、算並非指死記硬背的讀書和計算,而是用綜合課程的活動教學法從生活中學習。
   唱遊、朗誦兒歌、講故事、翻閱圖書、以引起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以及欣賞兒童文學可作為「讀」的準備。畫圖畫、剪貼、搓泥巴、手工的小肌肉活動可作為 「寫」的準備。用實物教學,身體活動、音樂節奏、玩積木、砌拼圖、美術、故事內容,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排隊等,都可從中使孩子瞭解數學的概念和運算,可作為 幼兒們學習”算”的準備。孩子有了良好的準備、研究學問的基礎,把握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將有助於多元智慧的發展。

社會環境對幼兒多元智慧的培養

  如今資訊發達,電視、電腦等傳媒深入每個家庭,對幼兒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資訊滲入使不少幼兒變成小成人。他們模擬成人的言行,愈來愈遠離人生中最寶貴而又最短暫、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作為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成人的社會太早框住我們的孩子,可愛的童心和可貴的童真都被淡忘了。我們應還小孩子應有的童年生活。如盧梭(J.J. Rousseau)的教育理念:尊崇自然,回歸自然

   不少先進國家為了下一代,極有遠見地投放大量資源在博物館、圖書館、郊野公園、各大廣場上,目的讓孩子開闊視野,刺激他們的思考,增加他們的創造力,這 種非形式、不自覺的學習和觀摩對幼兒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記得有一次在香港參觀化石公園時,見滿地都是小化石,並沒有人把它們撿走,路旁並樹立了一塊小木 牌,寫上“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請勿把路上的化石撿走。”真是發人深省!

南屯大興里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